小魔豆开心作文                   师训会掠影  加盟校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指导理论 > 写作理论 > 详细内容
为什么孩子会写虚假作文
发布时间:2011/6/21  阅读次数:7789  字体大小: 【】 【】【
感慨虚假作文、撒谎作文的危害
安广学 整理修改
导读:现在,学生的虚假作文已经成为大问题,不少考生考前准备材料、套题,写虚假作文,本希望在考试中拿高分,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学生为何屡屡写出令人乍舌的撒谎作文,究其原因还是当前的教育现状,从小学就开始了,家长、老师甚至就是“祸首”之一。
本篇包括:
一、高考作文“悲情”多多,问题多多
二、会说谎的作文一直存在
三、固定式作文撒谎语言
四、作文教会了中国人说谎?
五、小学生作文为何下笔无言
六、美国朋友谈遭遇中国式作文
七、学生作文呼唤真事真情
八、其实,我们不想说谎
九、不除“应试心态” 难遏“撒谎作文”
一、高考作文“悲情”多多,问题多多
11年前,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坚韧——我追求的性格/战胜脆弱》。评卷时发现,一本30份的卷子中竟有十多人举这样的例子:高考临近,父亲或者母亲或者自己最亲的人突然去世,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有的考区,竟有高达20%的考生“制造”了父母双亡、离异或自己有残疾而又奋斗不息的“事实”。
10多年过去了,高考作文“悲情故事”依然很多:“不是父母离异,就是父母双亡;不是某人癌症,就是出现车祸……” 期间虽然我们讨论过,批评过,嘲讽过,也呼吁过,指导过,这样的作文却依然横行,这是为什么?如此考场的“悲情故事”,甚至惊动了央视,惊动了那么多关心教育的人士,作为教育者应该思考点什么?
问起考生,回答除此之外没“大事”可写,没有大事怎么能拿高分?这回答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一位参与作文评卷的老师感叹:作文编造痕迹太明显,考生的假悲情难博得阅卷老师的同情分,这样的作文最终是得分了了。该老师还总结了阅卷中遇到的四大模式作文:“流水账”型、“悲惨遭遇”型、“故事+总结”型、“地震+雪灾+奥运”型。其中对“悲惨遭遇”型的解释是:父母不是死了就是离婚,然后讲述自己多么坚强。如上述考试回答的,现在的教育形式也是很多问题:考题误导,学生生活单调,高考作文高功利性等等。
那么,我们的高考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到底应该考什么?其实,我们每年都有《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但似乎家长、考生、阅卷的老师乃至于整个社会,都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没有认真审视一下《考试说明》之类的文件。以上海2009年《考试说明》中有关作文的要求为例,具体如下——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4.1选材立意
4.1.1准确把握题意。
4.1.2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力求有新意。
4.1.3选材恰当、内容充实、主旨明确。
4.2结构布局
4.2.1结构完整、严谨。
4.2.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3语言表达
4.3.1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3.2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3.3语言通顺、准确、生动、得体。
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里的3条要求都是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它只要求“感情真实”。只要考生写的“像真的一样”,“活灵活现”地把“人物”(文中的“我”)真实的体验、感受、情怀表达出来了,并且符合题目的要求(如同“命题小品”所要求的情境),那就应该是好文章。
如果我们把情感的真实与经历的真实分开,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的视野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拓展,我们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不仅指导学生观察、体验自己的生活,还可以观察、体验别人的甚至是陌生人的生活,去揣摩别人的情感,体会别人情感的深度、烈度以及表达方式,然后学会用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好比戏剧演员所做到的一样。这或许比一味地要求学生写自己,“我手写我口”更有意义。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无论多么丰富,相对来说都是单调的,更何况如今这些“三点一线”的独生子女们!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也许我们应该对高考作文的本质做些理性思考了,这个问题解决了,作文教学、评价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真情实感”到底应该是谁的“真情实感”?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重庆的高考作文题。题目是《我与故事》。要求是:生活有很多故事,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要求800字,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造作。既然“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写别人的“悲情故事”,并且主人公是第一人称“我”?我们阅卷老师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作文细节是否真实,情感体验是否细腻、真切上,而不能够一看到写“悲情故事”,或者看到“悲情故事”多,就觉得虚假、不真实,从而反感,“难博得阅卷老师的同情分”。我觉得“父母不是死了就是离婚,然后讲述自己多么坚强……这类悲情故事特别多”,根本不是什么毛病,什么问题,问题是“编造痕迹太明显” (用“编造”这个词不太礼貌,应该是虚构)。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解决的也应该是这个问题。“痕迹太明显”,说明我们的教学不到位。为什么会不到位?这跟我们的训练不足有关。训练为什么会不足?因为我们老师觉得不应该教学生“编造”,应该教他们写“真实”嘛!即使教也是偷偷摸摸,理不直气不壮的,是属于私下里为应试、为“博得阅卷老师的同情分”而采取的应急行为。
可见,问题还在于我们的教学,在于我们作文教学,作文考查的理念不清。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挑开来,不对“真实”、“真情实感”等给以清楚的界定,类似重庆高考出现的现象今后一定还会出现。我个人认为,高考作文应该也是写作能力的一次表演,只要考生能够有能力表现出“真情实感”就可以了。
另外,从这个题目来看,“我与故事”中的“故事”,应该是有一定的矛盾冲突的“事件”,如果不允许考生“扮演”,只能写自己,那么大多数考生实际上是没办法写的,试问,即使是我们阅卷老师,平淡的生活中又有多少的“故事”呢?要知道生活琐事并不等同于“故事”啊!我希望阅卷老师不要在审题上出现偏差。
  
  
二、会说谎的作文一直存在
有人说:假话在作文里,真话在日记里 。这话一点不假。高考作文的虚假悲剧,起源于我们的小学生作文。
请看我们身边已经习惯了的作文虚假现象:
◆《毛泽东思想是改造人的重要思想武器》
又一次在插秧的时候,脚突然(被)竹子头钻出血了,这时“私”字又跳出来了,小病装大病,想和队里请假回家。我想起毛主席“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作一不怕 苦,二不怕死”和“不失时机地掌握生产环节”的教导,认识到目前正当春耕大忙,应该斗掉“私”字,立上“公”字。
——罗新焕 1950年代出生 现为广东省陆河县河田镇河北小学语文教师
◆《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
八国联军侵略时期,当德国将军施瓦德看到义和团为维护祖国的尊严和领土而英勇奋斗时,就感慨地说:“中国农民比德国工人优秀得多。”
——傅剑锋 1978年出生 现为《南方周末》资深编辑
◆《红棉漫谈》
小时候,总爱听外公用那慈爱而略带低哑的嗓音一遍一遍地诉说着广州的故事,红棉树的故事。我总是不解地问:“为什么红棉花那样红?”外公总是微笑着,无限 深情地说:“那是革命英雄的鲜血染红的。”
——龙玉琴 1984年出生 现为《南方都市报》记者
◆人教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1989年洛杉矶大地震里的一个温情故事,事实上,1989年洛杉矶并没发生地震。
◆人教版的《爱迪生救妈妈》:说的是少年爱迪生在烛光下给妈妈做了一场阑尾炎手术,据史料记载,世界第一场阑尾炎手术出现时,爱迪生已是40岁的“大叔”了……
“课文到现在都还在说假话,又怎么教会学生写真话?作文不写真话,怎么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
张厚感,人民教育出版社前编审,曾参与了1980-1990年代中学语文课本编纂编审工作,他讲,这是当年政府抓意识形态工作所需。他们在编审时的工作之一是删减入选文章中的“不良”内容,如文言文《口技》中床第之欢的含蓄描写,《最后的讲演》中闻一多对美国传教士、燕京大学的创办者司徒雷登的褒扬,《荷塘月色》中“如出浴的美人”的比喻……
眼下,社会宽容度更为充裕的90后们的作文似乎更放松与自我,作文簿中开始出现难以识别的“火星文”及闹腾的网络用语。但当被置于原则性问题前,“老一辈”们又发现,成长于同一套思想规训体制下不同年代的人,总又会迅速达成高度一致。
2010年冬奥会女子速滑1500米冠军周洋,2月在国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取得今天的成绩,“感谢父母”。在受到领导间接批评后,这名生于1991年的女孩改口首先“感谢国家”。
于是,2011年高考,明文规定,网路语言不许用,按病句论处。
三、固定式作文撒谎语言:
“今天在马路边捡到1毛钱,交给了警察叔叔……叔叔表扬了我,乐得我一蹦三尺高”
“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雷锋叔叔的身影……我毅然举起心爱的小猪存钱罐,砸了,把所有硬币都捐给灾区小朋友”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爱我家、更爱我伟大的祖国”
“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公园春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会永远记得这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 ”
“又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星期二,老师宣布:星期五去长沙生态动物园春游。我听到这个消息,一蹦三尺高。”
“大雨中,妈妈的裤腿湿了一大截,袖子上、额头上也落满了水珠,看着“落汤鸡”似的妈妈,望着她那苍白的脸,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出来……”
“妈妈,我爱您,我会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您,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和爱!”
“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不用谢,我叫红领巾……”
“举例子: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
“在灯光下,看着妈妈的白发,我……泪流满面……我一定要……”
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也是很多不部分人的成长历程,一代人显示成熟的标志性举动,是迫不及待地颠覆自己的过去。绝大多数同龄人都承认自己当年既没捡到过一毛钱,也没砸过“心爱的小猪存钱罐”,事实上也不需要砸,“小猪”屁屁下都设有活塞……
而作为最为真实的话,结果反而不好:
◆《我的理想》
阿爹还没走(当地称死为“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人员),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 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 就都不怕了。
——某地小学生 2000年代出生
(注:老师没给任何评语,只画了一个大大的红“×”)
◆说真话
南平8个孩子死亡的血案发生后,南平市下辖的建阳市求知园作文班3月28日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选择给凶手郑民生或受难者家长或受害小伙伴写一 封信,也可以写感想……”“罪恶流过了你的心涧,冲动是你的弱点,相信你杀了8个学生现在一定非常的后悔……要是你小时候被人连捅三刀,你的父母会怎样呢?……在那短短的55秒 内,你杀了多少洁白善良的心,你要真忍不住仇恨,你就去杀那些贪官,你怎能杀掉这么多可爱的孩子……”
——南平小学生 (来自《羊城晚报》)
四、作文教会了中国人说谎?
“课文到现在都还在说假话,又怎么教会学生写真话?作文不写真话,怎么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
80后韩寒在博客中说: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
在我们的印象中,老师似乎从不关心那些过于戏剧的情节是否真的发生过,写出价值观正确的作文往往能得高分。
安徽某市2006年文科状元,高考前练习一篇以《和谐》为命题的模拟作文时,小朋友把自己写成“一坨泥巴,被人烧成一枚刻着‘和谐’的印章。然后,被各种各样的人用来……”结果,文章被要求重写了6遍才通过。最后的呈现是:首先是和谐的概念,在新时代中的新含义……当然,和谐并不仅仅是这些……
一次,厦门一名1990年代末出生的小学生写革命烈士“叔叔”时,批评“有些政府官员、学校领导在烈士墓前流着鳄鱼的眼泪,猫哭耗子假慈悲!而不顾我们孩子们心里真正的想法以及教育效果”。愤怒的母亲将这篇被老师判为零分的作文传至网络后,却婉拒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孩子还没毕业,这可以理解吧?”
但是,我们把徐志摩、戴望舒、郁达夫被历史教科书冷落于角落的做法理解吗?对1999年中国驻南使馆被美轰炸后,一些大学生上午游行反美,下午到美领馆前排队等签证的做法理解吗……
一名生于1990年的男生从高中起即赴美国读书,他的美国同学得知中国语文课本里居然有《爱迪生救妈妈》时,张大了嘴,“天哪!这跟鳄鱼会跳舞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并不赞成全盘否定中国教育制度的韩寒。有老师的判断:“那是剑走偏锋,那个韩寒啊,张狂几年,也就消停了。他的狂,在中国没有生存土壤。”但是,我们看到了一直在作文里坚持说真话的韩寒,不仅“生存”下来了,还以一个真诚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入选数家媒体的年度人物。
  
五、小学生作文为何下笔无言
春游,母亲节,孩子却写不出好的作文。很多家长朋友说,我们家孩子最痛苦的作业莫过于写作文,桌前坐两三个小时,还凑不齐一篇300字的作文,实在课外书买得不少,不得不课外培训机构作文班“开小灶”,可为什么总是写不好呢?专家认为,示范作文的泛滥束缚了孩子的思维,语文教学的苍白扼杀了孩子的想像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创新。
同题对比 :同是春游差别很大
今年关于小学生作文的第一波集体热议高潮,是清明节后被翻出来的一篇民国版小学生春游作文。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春郊游记》,民国时期广州一小学生作文)
寥寥数语勾画出春的意境,文字清新雅致,景人相融,现在的大学生恐怕都写不出这样的春游日记。这段微博发的文字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被转发3000余次, “刺激”了不少的家长。
“太好了,春游了!”同学们兴奋地说道。4月29日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南郊公园春游。一开始,我们去了卡通乐园,那里有许多游乐器材可供我们玩耍……我们觉得很害怕,在空中望着下面的游乐场,我有一种要掉下去的感觉,这时我看到对面的降落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一天的春游结束了,我们玩得非常累,但是很开心。这一年一次的春游可真让我快乐而又难忘啊!(这是某四年级学生写的《快乐的春游》判断)
调查者翻阅了近百篇小学生春游的作文,发现大多孩子的写作不出其外:开头,听到春游的消息,或是一蹦三尺高,或是彻夜难眠。接下来开始记录游玩过程,中间详写一类游戏或一个场景,最后以“这真是快乐的一天”、“我依依不舍地告别”、“我明白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等话语结尾。
专家分析 :示范作文束缚了孩子思维
对于两个时期的同题作文,一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的老师认为,固然两个时期的文字系统并不同,不能用文言文眼光去审视现在的白话文,但从阅读的愉悦感来说,前者胜于后者。而现在孩子写的“春游”作文谋篇布局趋同,是受了示范作文、模板作文的束缚。
例如一写妈妈,就必定是先将妈妈的外貌、神态进行一番描写,接下来就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主题多是表现无私、伟大的母爱,每个主题之下会有一些范例,比如淋着大雨送伞到学校、半夜抱着孩子去看病打针等等,将这些素材组合起来,再套上固有的好词好句,就是一篇作文了。
学生写不好作文,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写作冲动没有激发,现行的作文评价标准限制了学生的发挥。一般的作文要求立意高、思想健康,比如写人就是“我敬佩的一个人”,写事就是“我难忘的一件事”,这些题目往往会让孩子觉得作文是高不可攀的东西,身边没有这样的素材可写,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而不得不写。假如我们布置一篇题为“我最尊敬的人”的作文,孩子想写的是他的好伙伴,这个伙伴调皮捣蛋,和他玩得好。写了这个小伙伴,老师会说:这样一个人怎么还值得尊敬呢?这之间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并不是孩子没有材料可写,而是老师让学生写的和学生自己想写的内容不同。所以,孩子们会很困惑:我到底写什么,才能让老师满意呢?
教学探索 :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上语文课、学写作,但就是写不出、写不好作文,在教育专家看来,是儿童严重集体失语的表现。其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严密的评价体系,怎么考就怎么教,我要这样的产品,你就必须按照程序生产,作文占语文试卷很大的分数,其中又会有几个得分点,结构、选材、表达、立意,作文成了孩子最不敢表达思想的一种写作。
专家认为,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想”作文。比如二年级时,孩子们开始学习写说话,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写课堂上有趣的事儿,伙伴之间好玩的事儿,用多种形式让孩子把生活中发生的、想与别人分享的事儿表达出来。也可以在班里五六个人成立一个小组,传递日记,每天由一个孩子写日记,剩下的孩子写对此的感想,这样一来孩子便有了读者群。慢慢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鼓励孩子说自己想说的话,等孩子到了高年级再对形式进行约束。
我们来分析两种教学方式的不同:
传统教学环节是,40分钟课堂,老师会带领孩子通读课文,剔出其中新增的字、词和句,探讨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段落分析,词句赏析,再升华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自然之道,更侧重于老师对于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
改革创新的教学环节是: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和作者融为一体,一起走进文字,感受作者的所看所思,让学生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来领悟文章表达的主旨。在这种教学中,老师更像在搭建孩子与作者心灵交流的桥梁,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并用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六、美国朋友谈遭遇中国式作文
作者:崔米娜(Mina Choi)(美国)
为了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可以抄袭别人或者胡编乱造吗?
儿子现在是个五年级小学生,每到他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我都心惊胆战。
他每次都要把一篇450字的范文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一个标点符号甚至一个笔画都不能错,考试时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这篇非常严肃的文章写出来——一想到这个,我就很晕。
我总是告诉我的朋友,特别是外国朋友:“你们如果看到那篇范文,一定会倒吸凉气,它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实在是太深了。在美国,没有一个10岁的孩子会那样子写文章。”
我记得自己在美国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学习怎么写主题句,还写不出一个完整的段落。所以,这几年在辅导儿子学习的过程中,我实在对中国小学教育的能耐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最近,我已经不再指导儿子写作文了——这个任务已经移交给了他的家庭教师。这位女老师会教她如何谋篇布局、修改提高。这部分是因为我的中文水平已经渐渐不足以辅导他了,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儿子自己觉得我的参与只能增加他的烦恼。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学校作文课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说跟我对写文章的理解完全不同。几年前,当他刚刚开始有作文家庭作业的时候,我都会辅导他完成。比如说,如果是写《我学到的教训》,我就会让他回想一下成长经历,从中找出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来写。
但很快,儿子就对这种方法不屑一顾了。他告诉我:“你的方法不对。我只要把别人写的范文背下来,然后改成一篇类似的题材就可以了。你讲的那些不对路子。”
还有一次,他从学校带回来一篇得了很高分数的作文。读完之后,我满脸通红,几乎想撕掉这篇作文。“你在撒谎!里面没有一件事是真的,全是你编出来的!你怎么能这样呢?”儿子回答我说:“可是它看上去很好啊,老师很喜欢。这才是老师想要的文章——你看看我得了多少分!”

这件事后来升级到我和先生也吵了一架。先生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听到我的抱怨后,他却不无高兴地说:“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一直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承的:一遍遍地背诵范文和临摹名画,直到掌握其中的奥妙,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听到这话,我怒了:“你是说,原创性不重要吗?创造力不重要吗?诚实不重要吗?”
气愤之下,我抓住几个中国朋友,问他们:“这种写作文的方法难道真的是中国特有的吗?你们难道也认为,为了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可以抄袭别人或者胡编乱造?”
结果是意见并不统一,有些人说可以,有些人说不应该。但一致的意见是:如果孩子得了高分的话,何必较这个真呢?毕竟,让老师满意不是件好事吗?孩子在学校也会开心的。
气平之后,我坐下来认真读了几篇范文。不得不承认,这些文章写的确实很好,结构严谨,无可挑剔。但只是,它们都不能让我信服——因为没有真情实感,也完全不像一个10岁孩子写出来的。这些“完美的”作文像是出自一个严重依赖家长和老师的“好学生”之手,在背了一遍又一遍范文后,仅仅加入了一些切合题目具体要求的细节而已。
现在,每当儿子临近重要考试,他都会重复同样的过程:写一篇作文,让老师和家庭教师反复修改,然后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背到一字、一画、一个标点都不差分毫,最后在考试时默写出来。
我也放弃了干涉他,因为对这种方式我始终不能理解。我坚持认为,这些花在背别人文章上的时间,应当是留给自己写作的,即使一开始的时候很青涩、很业余,充满谬误。而我的儿子也不再在写作方面寻求我的帮助了——他知道,我只会拉低他的分数。
崔米娜(剧作家,现随家人居住上海)
  
七、学生作文呼唤真事真情
最近,《南方周末》一篇题为《会说谎的作文》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依旧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报道指出“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由此引发的是一场更大范围的讨论:学生作文为何爱瞎编?谁让说谎者得到了嘉奖?作文成“编文”既然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为何这么多年来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或许更重要的是,如何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开始,逐渐粉碎这个教育顽疾。
有人说:作文,是谎言根据地。
一篇名为“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的网络民调走红网络。此帖的发起人是生于1982年的媒体人林嫣(化名)。一天闲得无聊,林嫣翻开小学时候的作文簿,总结出当年屡试不爽的二十多条固定句式:如“今天在马路边捡到一毛钱,交给了警察叔叔……叔叔表扬了我,乐得我一蹦三尺高”;“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雷锋叔叔的身影……我毅然举起心爱的小猪存钱罐,砸了,把所有硬币都捐给灾区小朋友”……
帖子传至网络后,迅即引来近两万网友围观和跟帖。网友们蜂拥而至参与投票,评出当年作文簿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话是:“我爱我家、更爱我伟大的祖国”;“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不用谢,我叫红领巾……”
绝大多数同龄人——包括林嫣,都承认自己当年既没捡到过一毛钱,也没砸过“心爱的小猪存钱罐”
时间转到今天,记者在多所小学调查发现,类似的“说谎”案例在小学里仍然比比皆是:《记一件难忘的事》,总有很多学生会写“生病时爸爸妈妈连夜送自己去医院”;《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永远是写“要呼吁世人珍爱生命”……这类延续了几代人的作文模板,到如今仍在沿用。
一位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老师甚至告诉记者,“小学生作文几乎无人不撒谎”。

一个典型案例是,写《印象最深的人》,班里有10多个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写了一个姓王的老师,作文里这位老师“善良、漂亮”,“眼睛炯炯有神”,“对学生无微不至,多次送同学回家”,甚至“一次在街头还勇斗歹徒”。语文老师把学生作文里的这位王老师名字一遮,拿给其他同事看,结果谁都没猜出来是谁。

一位六年级学生家长说,孩子一天就能“编出”好几篇作文,很多内容连朝夕相对的爸爸妈妈都感觉相当陌生的。“女儿有时写作文时会神神秘秘地用手遮着,不让我看,此时多半是在‘编文’了”。
  
八、其实,我们不想说谎
80后韩寒在博客中的一句话让很多人着实心头一紧:“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
“其实,我们不想说谎!”一位高中说,“每个人就像一张白纸,是家长、老师、社会在我们身上涂上了色彩”!
他回忆说,小学那年他写过一篇作文《我的老师》,那时他的老师还没有结婚,而且从没有过下雨天送同学回家的例子,他不敢乱写,只写了老师上课认真,对人严格等事例。结果他得及格,而班上几位作文得了90分以上的同学,无一例外写老师家中有三岁小孩,生病在家无人照顾,可老师仍然照常来上课。下雨天,冒雨回家给同学们拿雨具等。“我向那几位同学请教,都回答说内容选自《××作文选》。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无一例外都要经过考试这一关,而语文中的作文作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大部分人力求稳字当头,这样一件件陈年旧事,换换冠帽,甚至一件件子虚乌有的事,安在自己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撒谎是被逼出来的”。
说起孩子作文撒谎,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小学老师。“老师似乎从不关心那些过于戏剧的情节是否真的发生过,写出价值观正确的作文往往能得高分”,学生这样说。
批判的矛头甚至指向了语文教材。2009年,杭州某中学语文老师郭初阳为几套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做了“体检”。其中一些“叔叔”的光辉事迹十分可疑:人教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1989年洛杉矶大地震里的一个温情故事——事实上,1989年洛杉矶并没发生地震;
人教版的《爱迪生救妈妈》:说的是少年爱迪生在烛光下给妈妈做了阑尾炎手术——据史料记载,世界第一次阑尾炎手术出现时,爱迪生已是40岁了……“课文到现在都还在说假话,又怎么教会学生写真话?作文不写真话,怎么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郭初阳说。
有家长注意到,时至今天,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一等作文的评分标准仍旧强调“思想向上”。厦门一名小学生作文中写祭奠革命烈士时,写到“有些领导完全不顾我们孩子们心里真正的想法以及教育效果”。这篇作文被判为零分。有家长说,“作文评分标准强调‘思想向上’,目的在引导人向善,但方法确实有待加强。”
孩子写作文撒谎,家长要负很大的责任。
一个孩子在写《一次难忘的事》时,写了他和好朋友在补课结束后回家途中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朋友的自行车轮胎忽然爆了。他叫我不用管他,先回家。我正有此意,如果推着车子走回去,不晓得要走多久,我肚子都饿扁了!”
这个“正有此意”遭到了小复妈妈的指责。“你这样写上去,你朋友会怎么想?你怎么这么傻呢?”“那我应该怎么写呢?”孩子疑惑不解。他妈妈恨铁不成钢地指着作文本说:“你应该写:我当时断然拒绝了,说,我们是好朋友,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孩子恍然大悟,按照妈妈的指示修改了作文,“准备撤漂”改成“挺身而出”,文中,他俨然一个仗义的好少年形象。家长有时候为了面子,有时候因为袒护,无意间就成了孩子第一次作文撒谎的“同谋”。
“现代教育早就告别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院模式。”教育专家纪大海指出,作文教育的失败,家长也负有一定责任。
事实上,现在有多少家长在帮助孩子撒谎:平时,让孩子学习“你看人家的作文多好,句子用词多美!”考试前,让孩子不停地背作文,甚至帮助孩子找老师“押题” ……
有生活才能真诚作文
孩子为什么会在习作中说谎呢?首先肯定是他感觉无话可说,可他不得不交作业,怎么办呢?只得编。一线语文老师把学生作文瞎编归因于“无话可说”,现在孩子也很苦啊,培训班多,不让孩子去玩,不让孩子一起做课外活动,一味地学习,读书,以为多读书就可以写好作文,有的家长甚至反复问老师“读什么书才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拼命逼着孩子写日记,以为写日记就可以写好作文……
其实,家长要做的是多引导孩子参加活动,观察生活,养成记日记等积累素材的习惯。没有实践,再美的语言都会空洞无物。另一方面,要在了解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出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一类是活动后的习作,一类是想象的习作,都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
还有一点是现行的考试制度,作文命题方式的改变也是值得研究,评价孩子作文能力的方式也待改进。
专家说,小学的习作,趁热打铁是最好的办法,“比如,阅读课中学生的情绪到达喷发的状态,这时候的练笔就很有效。”如果要学生写比较“正规的习作”,最好是课堂内完成。课后的习作,多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拿我女儿来说,她对家门前的两棵树感兴趣,就写了《我家门前的母女树》;她种养了花草,就能写写这类的观察文字;昨天她的老师让她在家扮演盲人,然后写体验……这些我发现她都写得很好。”
她同时强调,老师和家长特别要区分作文说谎与虚构。不能盲目说孩子的东西就是说谎,孩子的合理想象是可贵的,她认为小学阶段更要保护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我女儿说蚊子叮她的手臂,她会说:妈妈,我很可爱哦,连蚊子也喜欢我!很幽默很风趣吧?如果你说:说谎,蚊子怎么会喜欢你。那不是很糟糕?”
  
九、不除“应试心态” 难遏“撒谎作文”
综上所述的“小学生撒谎作文”的话题,作为家长、老师不可以看看了之,或者感慨之后了之,我们都要行动起来,一直帮助孩子创造写好文章的氛围。如果作文真的沦为“撒谎”的载体,那么不仅难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反而会无形中诱惑学生养成说谎和违心为文的意识。
对“撒谎作文”,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的说是家长的责任,有的说是老师教育不科学,也有的说是社会风气和教育体制影响所致。其实,上述原因都存在,但归根到底,这是“应试心态”的影响。
课堂上为什么作文教学成为灌输“八股文写法”的阵地?家长为什么对孩子的“撒谎病态作文”不管不问?学生们又为何对这种没有任何真情实感和文学美感的作文追捧不已?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没有把作文看成是作文,而是把它看成学生能否达到一定的应试目标、能否获取高分的载体,忽视了作文是书面语言交流和表达工具这个本质意义。
在这样的影响下,恐怕不管是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还是学生自己也好,只要是评分者认可的作文,只要能从“八股”和应试意义上能得到承认的作文,都会违心地评价为“好作文”,“撒谎作文”自然也不例外。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撒谎作文”不仅范本易找,而且事件虽虚假却很感人,更容易获得高分,他们自然乐此不疲。所以,“应试心态”才是“撒谎作文”的始作俑者。如果不除“应试心态”,实在难遏“撒谎作文”。
中小学生作文的本质,就是要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尤其是书面语言去表达、去交流、去寻求文化的美感,并从中学会流利地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如果作文沦为“撒谎”的载体,那么不仅难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反而会无形中诱惑学生养成说谎和违心为文的意识。久而久之,不管是从文化熏陶上,从语言精髓继承上,还是从行为引导上,对孩子的影响都极其不利。因此,我们必须恢复中小学生作文原本的积极意义,遏制“撒谎作文”的滋生,杜绝“撒谎作文”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 评论人:[匿名] 时间: [2012/12/9 16:08:14] IP:[125.74.134.12*]
  • 分发给分发给苟富贵
加盟快讯
加盟学校

法律声明|关于我们|投稿本站|在线报名|加盟管理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五莲路593弄  作文教学圈微信号zuowenfudao  电话1304669191  QQ52232736
copyright 2000-2009 上海子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子儒教育)官网 ( zuowen360.cn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2103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