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几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要求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曾经呼吁过很多次,但是为什么至今没有没有给孩子减负,有的甚至还有所增加呢?其实,这是很多家长在忧虑,家长想让孩子上名校,很多名校要考试,什么作文、奥数,每年的要求还在逐渐增高。比如作文,作文是一种能力,是孩子综合语文素质的体现,很多家长、老师都很重视作文,关于减负又引起很多爸爸妈妈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担心,减负会不会影响孩子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不是一定要让孩子天天写,把孩子禁锢在“写作文”的牢房里,使孩子害怕作文。但是写作文的确又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尤其要让孩子学会写作文的一些技巧与方法。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沪上不少学校的老师也是各显神通,通过一系列写作能力的培养,
手把手教给孩子写作文的方法,在作文批改上下功夫,通过精写、精批,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文章哪个方法需要修改,为什么需要修改,今后应该怎样修改等,避免了孩子写完作文老师没有有修改,或者就是简单地打个等级,甚至不批改,这样就挫伤了孩子写作文的积极性,也让同学、家长都成为批改作文的“老师”,使每篇日记都能得到仔细阅读,有些教师评语字数甚至超过作文本身。
晨报记者陈杰
个性化批改——有针对性
在某小学,肖老师老师带的班级每学期只写6篇作文,也没有周记、日记之类的“准作文”,而其它学校相同年级的学生每学期要写8-10篇作文。“家长难道没意见,不会认为是老师存心偷懒?”
可肖老师这么做自有她的道理:“语文学习中写作水平的提高往往很难,一般的方法是要多写,常常有大作文、小作文、周记、日记等。但是多写,老师来不及批改。得不到批改,作文往往是在一个水平上重复。所以,我的意见是少写。”此举一出,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质疑。可两三个月后,看着自己孩子写出来的作文越来越好,家长们终于打消了疑虑。
关键在哪里?原来是老师的批改。肖老师的批改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全批全改”,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掌握情况;有时候“精批细改”,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5-8本,了解每个层次学生情况;还有的时候“面批面改”,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个性化辅导。这样的批改是老师有意识安排的,不仅让老师可以了解班级孩子写作文的动态,更重要的是老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可以再给孩子进行讲解、补充,有的放矢。其实写好作文的功夫不在写作文,而在作文之外,那就是怎么样选材、怎样写作、怎样修改,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还有就是,老师作文题目也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而不像一部分老师随意出题目,什么猪流感、什么世博会,看似紧跟时代,关键是老师没有给孩子作文做铺垫,往往是难死学生,急死家长,作文不是作文,让大家忙活一通还是无用功。
专家告诉记者,类似于肖老师的表现,就是老师“优化作业,有效减负”的一个缩影。提倡精细化、人文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循环日记”——与同学、家长纸上交流
辅导学生写好作文,除了老师在批改上开动脑筋,一些学校还发动同学和家长来当“老师”,给每篇学生作文作点评、写感想。比如上海市实验东校的“循环日记”,每次一名同学写一篇小日记,轮到后面写日记的同学可以在前面同学的文章后加上点评和感想,学生的家长也可以对其他学生的作文写上几句。
由于是同学和陌生孩子的文章,老师要求孩子们与家长,点评主要是以肯定和鼓励为主,于是,他们就发现了别人的优点,也慢慢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天长日久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也来了,而且希望自己写的文章获得别人的肯定,便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上海市实验东校校长王玮航认为,时下许多家长让孩子背作文和孩子作文的“八股化”都是应付心态的产物,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可是“当作文不再是应付老师和爸爸妈妈的一桩差事,而成为孩子们之间交流感情的渠道时,孩子会认真地写好每句话,也认真地看好别人写的每句话。”
手把手辅导——给家长、孩子写作的信心
大家认为,造成作文难、教作文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为了应试而形成的急功近利的作文教学思想,已严重扭曲了作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我们的作文教学日益忽略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一心扑在对付应试技巧的机械化上,使本应鲜活的作文指导陷入模式化的窠臼。我们看到的一些作文充斥着矫情、模式化的表述和成人化的语言,却感觉不到学生自我的存在。
“
手把手作文”的核心理念是“我想、我写、我读”。“我想”是指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首先激活他们的表达欲望,只有自己想写了,才有可能写好。“我写”则是指在习作过程中要体现学生自我的核心地位,是学生自己写作文,而不是揣摩着老师或者家长的想法写他人眼中的世界。只有“我”主导了“写”,才有可能说真话、表真情,而不是说假话、大话、空话。“我读”实际上不只是指“读”的一种形式,也包括习作后的修改、交流、分享等行为,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成果的品位实现“快乐作文”。
很多家长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写作文的经历,语文老师在讲述作文写法的时候,往往主要讲述的是怎么写。比如写一篇写人文章,要求先写“人的外貌以及长相特点”,再“通过一件事写出这个人喜欢什么或者具备什么品质”等,看似十分透彻、明白,殊不知孩子们就是不知道他自己应该写谁?是爸爸,是妈妈,还是老师……于是乎就不知道写什么好了——其实我们大人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能写谁?孩子对于身边的哪个人或者哪件事最清楚,只有孩子明白了可以写什么了,再告诉他怎么写,自然也就不再为难了,这就是“手把手作文启蒙”的意义。孩子作文刚刚起步,很需要我们扶孩子一把,只要孩子知道了自己能够写什么,又知道怎么写了,也就有了写的信心,写起来也就不再费劲了。
专家说法——“鼓励教育”激发写作兴趣
教育界人士指出,目前的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确实存在研究滞后、积累单薄、吸收国外先进教学经验不多的问题。甚至在许多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没有范文,就让老师教写作文,于是老师变成了作文教学课程标准和作文教材的编写者。写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难的,应该让孩子树立信心,不要简单地给孩子“贴标签”。尤其是在孩子刚开始学写作文的时候,应该适当降低标准,多给些激励性评价,不当“啄木鸟”,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